正如英国别的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汤普生和布雷一样,格雷在批判资本主义制度时也是以斯密和李嘉图的
价值学说作为武器的。格雷特别强调“生活所必需的一切东西,能使生活愉快和舒适的一切东西,都是人类的劳
动创造出来的”(本书第11 页)。他把社会上每一个不参加生产劳动的成员都叫做非生产者。这些人中除了向社
会提供有益的服务的医生、艺术家和教师外,绝大多数都是无益的成员,他们都是靠生产阶级而生活,也是向这
一阶级所征收的一种“直接税”。可是,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越是把自己的劳动贡献给有益目的的人,越是受人
鄙视,而越是能够靠自己的财产来支配别人劳动的人,却越是受人尊敬。格雷认为这种现象是十分不合理的。他
主张在未来的社会中,必须把这种情况整个颠倒过来。
在旧社会中,劳动人民虽然创造了一切物质财富,养活了整个非生产阶级,而自己却过着衣不蔽体、食不果
腹的生活。据格雷看来,其中一个原因就在于他们不能得到自己的全部劳动产品。在这里,格雷引证了英国统计
学家科胡恩的著作,指出英国生产阶级在 1812 年生产了总数约为四亿二千六百二十三万零三百七十二英镑的财富。
生产阶级中的每一个男人、每一个妇女和每一个儿童本来平均可以分到五十四英镑。然而,他们实际上只从其中
取得十一英镑,也就是说,只取得他们本身的劳动产品的五分之一稍多一些,其余的部分都披非生产者用地租和
利息的形式所夺走。
接着,格雷尖锐地批判了地租和利息的剥削性。他说,既然劳动是财富的唯一基础,那末地主不参加任何田
间的劳动,到时候却把别人的劳动攫为己有,“这就是极大的不公平”。同样地,他也谴责食利的不义性。他认
为,食利是一种“用虽然合法但不公平的手段叫别人供养自己吃闲饭的方法”(见本书第36 页)。因此。他要求
改变这种不合理的分配制度,让劳动人民有可能得到自己所创造的全部的劳动财富,并用自己不需要的一部分劳
动产品去交换他们所需要的东西。格雷断言,如果每一个男人、妇女和儿童每年再得到近四十英镑的收入,那末,
他们就能够绰绰有余地购买生活上的一切必需品,自然,他们的生活也就会过得十分愉快。
格雷的《人类幸福论》的最有价值的一面,在于它论证了价值是工人的劳动所创造的,揭露了工人所创造的
价值绝大部分都为不参加生产的资本家和地主攫为已有,指出这是同以公平交换为前提的价值规律的要求背道而
驰的,从而要求把劳动者所创造的财富全部归还给他们。正如恩格斯对整个英国空想社会主义所说的那样,格雷
也是“为无产阶级的利益而利用里嘉图的价值学说和剩余价值学说,以攻击资本主义生产”①的。
① 马克思:《资本论》第2卷,人民出版社 1953 年版,编者序第17 页。
但是,我们在《人类幸福论》中也发现了作为空想社会主义者的格雷的一般历史局限性和他的阶级局限性。
我们知道,空想社会主义者从来都不认为自己仅仅是无产阶级的利益的代表者,而是以全社会各个阶级的利
益的代表者自居的。他们宣称,不但要改善“最受苦的”工人阶级的生活,而且还要改善社会上养尊处优的那些
成员的生活。这一点在格雷身上表现得最明显不过。格雷一方面固然深切同情被剥夺去将近五分之四的劳动产品
的生产者生活的贫困,另一方面却又怜悯剥夺他人劳动产品的非生产者的处境的困难,认为在充满了竞争的资本
主义社会中,“商人阶级得到的财产数量,是他们的服务可能得到的最小数量”,“债主和房东得到的财富,是
他们靠放债和出租房屋可能得到的最小数量”(见本书第62、63 页)。在格雷看来,连这些人都不能算是幸福的。
因此,格雷主张在未来的社会中不但要取消剥削,让劳动人民得到自己的全部劳动产品,而且还应该废除竞争,
以便让商人、债主和房东得到最大数量的收入。格雷这种同时要改善两个利益完全对立的阶级的状况的想法,显
然是自相矛盾的。
不理解无产阶级的世界性的历史使命,对阶级斗争,特别是对政治斗争采取否定的态度,是整个空想社会主
义者的共同特点。这种倾向在格雷的身上也表现得很突出。格雷虽然对资本主义社会中人剥削人的现象进行了尖
锐的批判,但他却把剥削制度同剥削者严格划分开来,认为剥削的过错在于制度,而不应归罪于任何一个个别的
人,甚至任何一个阶级。因此,在他看来,“对于一个由于他无力判断的情况而偶然处于压迫者地位的人,哪怕
怀有一点点的敌意都是非常不公平的。”(见本书第30 页)
从这一种观点出发,格雷坚决反对暴力革命。他说:“我们最不赞成采取暴力手段来消除贫困;我们相信,
暴力在任何时候都不能达到长期的改善。”(本书第36 页)在他的最后一本著作《社会制度》中,格雷竟要求人
民停止进行任何政治争论,甚至应放弃向议会递交请愿书的权利。在格雷看来,只要向人民指出真理,说明目前
制度的错误,并且提出一个较好的制度,似乎不需要经过任何政治斗争就可以从资本主义制度过渡到社会主义。
由此不难理解,列宁为什么把整个空想社会主义叫做“非政治的社会主义”①。
①《俄国社会民主党人抗议书》。《列宁全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 1958 年版。第152 页。
发表评论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