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人在租界内把房子租给中国人(换言之:不准中国人入住租界)。后来,小刀会暴动,上海人民不顾一切涌进
租界躲避战火,使租界人口暴涨了几十倍。英国商人看到了商机,他们搭起“经济适用房”,出租给躲避内战战
火的中国人牟利。英国商人纷纷说:“我们来中国,就是为了挣钱!中国人来租界住了,我们更好挣钱!”于是,
英国领事开始吸引华人入住租界,甚至开始阻止中国人外流。以上史料,出自《上海租界志》。
缺口一旦打开,中国人开始向租界蜂拥而进。举例说说天津英租界,这个地块在未开辟之前,仅仅住有十几个
中国人,人烟荒凉。租界建立后,由于司法清明、治安良好、远离内战、没有匪患等原因,大量中国人涌进来居
住。到 1938 年,天津英租界已有人口 76815 人,其中中国人 72087 人,占总人口的 94%!以上史料,出自《天
津通志:租界志》。
不但如此,晚清、民国时期,中国多少富人、官僚、明星、革命家拼了老命往租界挤。例如,1923 年,中华
民国总统黎元洪,竟然宣布:中华民国中央政府,迁往天津英国租界办公!堂堂一个大国,连它的中央政府,都
要往租界挤,这是什么笑话?这不是什么笑话,这是真实的历史,是出自费成康《中国租界史》(上海社会科学院
出版社)的真实历史。
连著名的“民族脊梁”鲁迅,也长期住在上海(日本)租界里面,而且他还说过“租界好”的话。1933 年1月26
日,鲁迅在日记里写下了这样的诗:“依旧不如租界好,打牌声里又新春。”。鲁迅这个自白,出自人民文学出
版社 2005 年11 月版《鲁迅全集》第 16 卷第356 页。
不但亲日人士喜欢往租界挤,连抗日英雄、民族魂,都喜欢往租界挤。例如:张自忠曾经有相当长一段时间,
住在天津英租界。为什么象张自忠这样的抗日英雄、爱国烈士,住在英国租界里面、当“亡国奴”,竟然不感到
羞耻呢?这问题你得问问张自忠。张自忠的案例,出自天津人民出版社《近代天津名人故居》这本史料。
正如前文“小刀会起义”案例,中国人民喜欢往租界挤,还有躲避内战的因素。例如老天津卫的知名企业家刘
锡三。刘锡三本来在华界办草帽厂,可是遇上民国初年无休止的内战,根本无法安心做生意,刘锡三无奈之下,
将工厂迁到了天津法租界之内,才有了和平的经商环境,企业才因此而做大。
刘锡三在天津法租界开办的“盛锡福帽厂”,由于经营得当,竟然打败了当时风靡中国的日本草帽,将日本草
帽生生逐出了中国市场。刘锡三的案例,出处为《天津文史资料选辑第31 辑》第 181 页,张鹏程的回忆文章《驰
名中外的天津盛锡福帽厂》。
再举一个例子:1932 年,红军杀入福建省漳州县。在此前听到风声的厦门人民,已经有好几千人涌进鼓浪屿
公共租界避难,红军实际杀入漳州之后,又有25000 人涌进鼓浪屿公共租界避难。这个史料,出自厦门市政协编
写的《厦门文史资料第16 辑》第 146 页。
当人民的大救星临幸厦门的时候,厦门人民不但不发扬“军民鱼水情”的精神,不但不箪食壶浆,而且还要往
“帝国主义的怀抱”里躲,厦门人民的反动精神,真的发人深省。
★租界真相四:租界法治清明
近代史教育说:租界是帝国主义欺负、迫害中国人民的地方。如果撇开特例不说,不得不承认,真相刚刚相反:
租界是当时中国领土上法治最为清明的地方。
《中英五口通商章程》规定:英国人犯罪,依英国法律管;中国人犯罪,依中国法律管。所以,在 1850 年代
的时候,上海租界里的英美巡捕,每次抓到中国人犯,都移交给上海县的清朝衙门办理。每天大约 20 起刑事案件
左右。上海县衙门借口看不懂英文案卷,往往草率放人。重获自由的犯人往往再次潜入租界继续犯罪。洋人对上
海衙门的做法很不满。
这里透露了两个信息:
1、在上海租界,外国警察抓到中国贼,是依照条约、送到清政府衙门的;
2、清政府衙门放纵犯罪。这是很鲜明的对比。
爱国愤青喜欢谈治外法权、会审公廨。可是,会审公廨里的正主审官是中国人,而不是外国人。上海租界的监
狱也不是专门关押中国犯人的,它里面关押的洋人囚犯人山人海,英国人、日本人、美国人,什么国籍的犯人都
发表评论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