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界”二字的初源
“租界”二字最初源出于“制定界址”与“永远租赁”这两个词组,是从中各取一字合在一起构成的新词汇。
它是由《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确定的一项原则:在准许外国人“常用居住”于通商口岸城市的前提下,不允许
外国人在通商口岸城市买地,只允许永远租赁,简称永租,而且,只允许在制定的“界址”以内永租土地,所以“租
界”的原始含义只是“供外侨永远租赁而标出界线的一片土地”,从这一意义上说"租界”最初只是一个经济范畴
的概念。
当然,“租界”是鸦片战争及战后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产物,仅这一点,近代上海工业先从外商船坞公司
起步。已经为之打上了那个时代特定的政治印记。更重要的是,从 1845 年初设英租界到 1863 年上海公共租界与
法租界并存的格局基本定型,20 年间发生的一系列事件,诸如:法、美等国争相设立租界,美国领事“升旗事件”,
更夫制度向警察制度的转变,“道路码头委员会”向工部局的转变,租地人会议向纳税人会议的转变,以至于建立
“万国商团”,会审公廨、领事公堂的
设置...,近代上海租界因此而确实成了世界近代史上一个“特异的行政区划”。然而,这并不排斥近代上海“租
界”仍是一个复合型的概念。
第一,永租制以及相关的种种法规所构成的经济职能依然长期发挥着作用,租界仍是允许外侨永租土地的基本
区域。而作为各种形式商务活动的基地仍是租界的基本职能,租界仍是中外移民在近代上海最早开设的一切经济
活动的核心城区。离开了商务活动,租界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依据。
第二,租界设置以后,欧美以至亚洲各国移民纷纷来到上海,与之同时,国内各省、各地区移民先后纷纷移居上
海,华洋分居的禁令很快突破,华洋杂处格局早已经形成,城市人口结构的这一特征决定了近代上海租界又是世界
城市史上罕见的多国籍,多省区移民共处的移民城区。
第三,来自世界各国,内地省区的移民各自都带着本土文化在上海租界共同生活,都尽力弘扬着各自原有的文
化传统,以至于势必出现一定的排拒趋势,在那个特定的时代还表现得相当激烈,相当持久;然而,“择善而从”终究
是人类能不断进化,发展的共性之一,相互交流、学习、吸纳、融合,外在表现虽然若“涓涓细流”委婉曲折,内
里却更顽强地显示出潜移默化的深厚功力。中外移民共同营造了一个世界文化史上鲜见的多元架构的城市社区文
化体系。这是近代上海租界概念之又一重要内涵。
从租界具有复台型概念的视角,以近代上海工业与它所依托的三大支柱之间的关系作为载体,重新考察租界的
历史地位与影响,就不难看到近代上海租界复合型的内涵在全方位地发挥着作用,它们几乎都与近代上海工业的兴
起,发展密切相关。
发表评论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