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兴。等到有一天你跟你的爸爸妈妈说说,爸爸妈妈我还想考研究生。你妈妈说还考研究生干吗呢?你说现在不
行了,现在社会它要竞争,大家都要往前奔没有研究生学历,我就不可以去就业。你妈妈一算这都23 岁了,还考
研究生,没办法。最后你还是坚持要读就又考了研究生。这研究生毕业了终于你妈妈爸爸熬到你毕业了。哎呀,
我女儿研究生毕业了。然后你跟他们说我还要读博士,你妈妈说千万不要读博士了,硕士就嫁不出去了,你怎么
还要读博士?所以她就已经扯后腿了,不是别人,是你自己的父母亲就开始扯后腿了。
但是如果要是说一个儿子呢!一个男孩子他跟妈妈爸爸说,爸爸我要考硕士,我这儿子有出息。然后等到硕
士毕业了说我还要读博士,他妈妈说读书,砸锅买铁你妈都养着你,把那个什么后也都给读完了它。所以说它觉
得都有什么咱都读了它。那么在这样一个情况下家庭和社会对于女性和男性的鼓励它完全是不同的。所以女孩子
她就觉得差不多就行了。那么差不多就行了在这种心态之下你自然就会在社会的贡献中间不属于最杰出的,因为
你自己是差不多就得了。可是有的时候你自己又觉得不行,我还是得好好干,所以你经常生活在这样一个矛盾中
间。所以如果你学习特别好,你特别优秀,然后你特别出色,你特别卓有成效,但是这个时候有一个男孩子就告
诉你说我以后我要当居里夫人。他说我呀,就只想找一个太太不想找一个居里夫人。所以这个时候你就要修改你
的既定方针,我是继续向居里夫人的方向前进呢?我还是放弃了,我就拐了弯就跟着他就去做太太呢?所以你经
常要修订你的人生计划,但是对于男性来说他知道他就是直线往上走,他越往上他成功的可能性越高,他的婚姻
同时也就越容易满足。为什么?因为他可以等到有朝一日他是五加的时候,他就可以娶五四三二一的女性都可以
娶了。所以他一个劲地往上奔所以事业和婚姻在他那里,他把它看作是一体的。但是婚姻对于女性来说是完全的
是整个一个部分。所以很多女性总是生活在这样一个比较矛盾的这样一个情境中间。
你学习好,但是你学习好也没用。学习好也分不出去你看还得搭着三个男的搭一个女的。你说你结了婚了你
就努力地继续去工作,这个家庭的事情也顾不上管。别人说,你看这个男的真倒霉,娶了这么一个老婆。你要说
结了婚你就什么都不干了,你在家里你就光顾你的小家庭出差也不出,进修也不去,什么事情都不能做。 领导就
说这个女人一结婚就完了,所以你经常不知道你应该怎么做,你左也不是,右也不是。有的时候人们在评价你的
行为的时候大家做一样事情的时候,社会对你的评价也不一样了。这个男的跟着领导跑前跑后、出差、开会、学
习,大家说这个男的要提拔了你看这个领导多器重他;这个女的跟着领导也跑前跑后、吃饭、开会、出差、学习
你们都笑了,为什么大家说这两个人勾勾搭搭准没干好事。所以说就在这样一个环境中间女性她就永远都不可以
有一个准确的目标,她不知道她往哪里走。她往这儿走,试两步不行,她又往这儿走,试两步还是不行。所以她
永远是在这样曲折中间前进,往前走那么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就对女性和男性就带来一个非常大的影响,因为它就
在这样一个环境中间生存,在这样一个环境中间生活。那么这个时候就带来很多问题。
我记得我们上一个学期曾经做过一个关于社会性别的题目因为我们要做一个社会性别培训的一个教材。当时
我们就到农村去请了好多农民,我们就分成男性女性大家在一起做好多好多的游戏。同时做好多好多的小课题。
那么其中有一个就是我们出了一道题,请大家给我们画一幅画名字就叫《我的家》。那么现在展示给大家看的这
幅画就是男性小组画的《我的家》。你看他的家在哪儿呢?他的家在村委会的旁边,旁边还有一个商店前边是菜
地,麦地然后有长途汽车站有公路,后边是火车最远的火车开哪儿去了?开到北京了,所以他对他整个家的定义
是什么,这是他画的《我的家》。那么我们再来看这是女性这个小组画的《我的家》她的家画得如此之大。男人
画的家那么小在一个广阔的天地里有一个他的小小的家,我们找了好久才找到他的家在哪里。女性画给我们的
《我的家》,这就是我的家她的家有厢房、有厨房、有猪圈,中间还养着鸡,所以她的家她画得非常准确。那么
这两幅画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问题呢?这两幅画就告诉我们一个家在男人的心目中间和在女人的心目中间它占据了
一个什么样的位置,那么这样一个位置就使得我们就去同情和理解那些在离婚的时候,就是哭天抹泪死都不能离
的一些女性,因为这是她的什么?这是她的全部,这是她的所有。所以说在这样一个情况中间我们就会看到家对
于男性和女性的意思是不一样的,婚姻对于男性和女性的意义也是不一样的。
但是话说回来这是怎么形成的呢?难道说女性和男性对于家的这种认知,女性和男性对于自己在家庭中间的
行为是天生的吗?是怎么来的呢?实际上,这就是我们大家应该非常关注的一个问题,这实际上是一个性别角色。
社会化的问题不是说这个家庭女性天生就会做家务,也不是说这个女性本来就适合做家务。这种性别分工实际上
它是在社会化的过程中间被逐渐逐渐地给熏陶和培养起来的,它不是天生的。什么是社会化呢?社会化就是个体
学习群体文化的过程,简单地说就是个体学习群体文化的过程或者说就是由一个自然人变成一个社会人的这样一
个过程。那么在这个过程中间他刚一生下来,他什么都不懂,男孩和女孩都一样在这样一个过程中间,到最后怎
么样变成两个不同的男人和女人了呢?那么这就是波夫艾在他的《第二性》中间开篇之首他说了这样一句话他说:
“人不是生为男人和女人而是长为男人和女人的”,就是这个道理。怎么长成了呢?就是在我们自己生活的这个
环境中间经过社会化这样一个过程形成的这种性别、角色,社会化它也是这样一个过程。我们知道性别、角色、
社会化它是不同的概念。我们每个人知道我要问你是男孩、女孩?你是男的女的?谁都能说准除非太小的小孩他
性别不定型的时候,他自己认知不定型的时候。那么你为什么知道你是男人、女人、男性、女性你填表的时候你
不会填错呢?这是我们对于我们自己生理性别的一种认识,但是我在这里说的这种性别,角色,社会化是说我们
在后天环境中间形成了一种社会认为我们每个人应该遵循的男人和女人的一种角色行为。
你比如说咱们平常有一个说法说假小子,你为什么说她是假的小子?是因为她不像女性的行为,她哪里不像
呢?她走路风风火火;办事嘁哩咔嚓;说话大嗓门;踩个癞蛤蟆也不惊叫,反正你就觉得她就不是个女孩子。你
说另外一个男性,你说奶油小生。什么叫奶油小生?说话磨磨叽叽;坐下来还拿手绢擦擦凳子;你觉得不行。那
你觉得男的应该怎么样?男的就应该嘁哩咔嚓很勇敢,很有责任心,碰上事情上去就帮着你去拳打脚踢的,你觉
得那才行。所以说人们对于男性和女性的这种角色行为,它是定型的他会去这样认识你。那么在社会化的过程中
间,我们就是这样来培养男性和女性那么对他的这种角色任务也就同时贯穿进去了。
我们对男性和女性的这种期望是不一样的,所以在家庭、学校,在各种环境中间我们都可以看到这样一种差
发表评论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