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要高于女记者的比例,或者在新闻单位里的男性的领导的比例要高于女性领导的比例。那么为什么?那么多女
孩子她们学了新闻专业,她们到哪儿去了?她们为什么不能进入新闻传媒的领域?这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那么即使她们进入了新闻媒介领域以后,她们怎么样发挥自己的作用,能不能发挥自己作用。
第二个内容是媒介中的有关性别的议题它是如何产生的?什么样的因素影响它的产生?以及对它们的基本观
点是什么?第三个就是今天我们要重点讲的女性的形象是如何在媒介中被表现的?我们叫做媒介真实,那么媒介
真实与社会现实的关系,与社会真实它有什么样的关系,它包含了什么样的文化含义?它是否存在着系统性偏差
以及它偏差的方向和性质是什么?那么一会儿我们就可以看到,实际上在媒介再现女性形象的时候,有比较大的
系统性的偏差。第四个内容就是媒介真实是否影响了受众,因此产生了性别偏见,是否使受众熟知以后形成普遍
的共识?最后一个就是我们要讨论如何改变媒介传播,如何改变这种不公平的信息流动?以建立性别平等的文化,
这个可以说是妇女与传媒或者说是女性主义媒介研究,或者说是媒介与性别研究的最主要的内容。
刚才我讲了,我们今天主要是集中于媒介中的女性形象,那么在谈到媒介中的女性形象我想先介绍一个概念,
就是刻板印象。刻板印象指的是人们对某一个社会群体形成的过分简单化,和滞后于社会现实的概括性的看法。
那么谈到妇女的时候呢,可能大家就是对妇女这个词,在很多文化的场合它不是一个好像不是一个褒义词。比如
说我说这个人整个一个妇女或者说家庭妇女,大家就想到妇女这是一个中老年的,意识形态比较落后的,比较保
守的,婆婆妈妈的,是这样的一种形象。那么这个就是对社会现实的一种简单的概括。其实我们说到妇女的时候,
它可能包括各种年龄段的女性,那么它包括各种职业的女性,但是有时候我们可能就想成是家庭妇女的这一种类
型,或者对她有一种很固定化的看法。那么这个关于刻板印象它实际上不只是对妇女包括其他各种人群都有,比
如说到一个教授的时候,很多人会想到教授是一个老头,他很有学问,戴眼镜。但实际上如果你看到很多年轻的
女性也成为教授的时候,大家会想她不是教授,她可能是个助教,其实这种偏见我们就叫做刻板印象。
那么大众媒介是干什么的?大众媒介它反应和建构了这样一种刻板印象,大众媒介中的两性形象,它不是凭
空产生的,但它也不是社会生活真实的反映,而是一种社会文化的反映。理想的女性形象我们一会儿要谈到,什
么是媒介中的理想的女性形象?理想的女性形象是被社会文化塑造的,塑造的一种形象,是男权文化期望的一种
形象,它不是现实生活中自然的一种反映,是一种自然的形象。
这张图片是我在瑞典的一个博物馆拍摄下来的,那么作者她也是一个女性主义者。拍摄这张照片的时候,它
有一种含义,就是说什么是真实自然的妇女形象?什么是媒介中塑造的人们期望的角色的形象?比如说这个妇女
她膝盖上有一个杂志,这个杂志是个时尚杂志。时尚杂志上有两个,我们看到她的形体是像模特一样,非常漂亮,
非常摩登的这样一种形象,那么这个就是媒介塑造的一种理想的女性形象。那么实际上,这个妇女形象是什么样
的?比如她在家庭里,大家看到她的卧室很零乱需要她整理,孩子在那儿哭叫,玩具扔在地上,这一切都需要她
料理,那么这是真实的妇女形象,所以媒介在反映社会现实的时候,实际上它经过了一定的塑造。
下面我们要谈到大众媒介对两性形象的建构。那么女性主义经常对媒介提出一种批评,这种批评的目标是想
发现哪些女性对男性的依附性的事实,是在媒介当中是被视为当然合理的。它要把这个当然合理地给表现出来,
说明其实它不是当然合理的。那么在大众媒介中,女人是什么?是受众,还是利用的目标?尤其是广告利用的目
标。是潜在的消费者,还是媒介的利用者?还是媒介的主要的信息来源和传播主体?那么下面我们对媒介批评的
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实际上女性更多的是一种被利用的目标。
我们在分析媒介中的两性形象的时候,我们有两个分析维度:第一个就是形象的维度,第二个是媒介的维度。
那么形象的维度我们是想谈媒介中的普遍认同的女性和男性的形象是什么?那么在媒介维度中我们要谈广告、电
视剧、电话谈话节目、女性杂志、新闻、童话,像芭蕾舞,还有像流行歌曲、教材、互联网,这些媒体中它是怎
么样反映女性形象的?那么我们先看一下什么是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为什么就是因为在大众媒介中,男人经常
被表现为公共领域的主角?女人经常被归为私人领域的主角?
公共领域指的是工作场所,法律、政治、经济知识以及文化等具有权利和权威性的生活层面。这样的一个生
活层面,被视为男人当然的领域。而私人领域主要指的是家庭灶台边或者孩子这样私人领域被认为是最适合妇女
的领域。那么一会儿我们就可以看到实际上在媒介中,通常是男性被归为公共领域,女性是被归为私人领域。
那么私人领域里一个首先就是我们提出来要讨论的形象是无私奉献的母亲或妻子。在大众媒介中,无论是在
电视剧中或者在广告中或者在新闻报道中,我们都经常发现母亲被歌颂,妻子被歌颂,她们因为什么被歌颂?因
为她们对家庭对孩子的无私奉献被歌颂,那么这里面就实际上有很多的性别问题。
首先就是说,当一个女人她成为一个妻子或者成为一个母亲以后。她的自我发展,她的事业的追求,还有没
有意义?如果全都是对无私奉献的歌颂,那么女人就会忽略自己,就觉得自己的价值在于这种对家庭对男人的奉
献,而自我的发展就没有意义。我们在谈到女人对家庭对男人的无私奉献的时候,我们想到没想到,就是所有的
家庭成员,如果这个家庭的幸福是建立在单一性别,主要就是女性的自我牺牲方面,那么其他的家庭成员是不是
应该被认为太自私了。还有就是当一个社会要求女人去牺牲自己的一切,这个社会才能发展的时候,那么这是不
是社会发展的一个问题。
我想给大家放一个片子。就是一个母亲,她含辛茹苦的,她穿得特别破,在灶台边怎么样爱护她的孩子和她
的丈夫。
我接着刚才讲,刚才我给大家放一个片子,在媒体歌颂的母亲的生活,她是非常辛苦,而且是非常乏味的。
那么媒介强调的是什么?媒介放大了母亲的这种理解、宽容、无私和奉献,放大了她那种就是被我们说是可以被
社会所利用的这一方面,她的辛苦,她的生活的乏味,她的辛劳,还有她的一些缺陷,都被完全忽略了,可以说
是她是一个认识上的盲点。这是一种形象,就是被媒介中普遍认同的。
第二种被媒介中普遍认同的是公共领域中的成功女性。我们一谈到成功女性,我们就首先想到一个词“女强
人”。那么你很难说这个“女强人”到底是一个褒义词,还是贬义词?尤其在我们的文化环境当中。当然一方面
发表评论取消回复